中国环境质量保障:总量考核的五点尴尬
日期:2015-09-14 23:40
重总量、轻达标的现象。
杨朝飞告诉记者,企业超标问题还没解决,又搞总量削减,其后果之一便是让地方政府和企业将重心转移到总量考核上,因为能看出政绩。
我觉得,有环境排放标准,就足可以了。即使在污染严重地区,如果企业都能达标排放,总量也就消减下来了。杨朝飞说。
一位北京市环保局官员也对媒体称,总量制度和排放标准并列,造成了矛盾,执行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就下降得多些,而按照上级下达的排放总量指标就可以不必达标这就摧毁了污染控制以排放标准制度为基础的法律基石。
不仅与达标排放制度相矛盾,一门多政和政出多
16/46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返回 |  刷新 |  WAP首页 |  网页版  | 登录
09/21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