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28 18:24
,在其中一些重污染河流实行河长制,并制定相应考核奖惩办法。
但一些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并非长久之计。他们的理由是,河长制是依靠个人的权威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强有力的行政操作,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暂时的效益,但更多的是应急、应付、应景之举。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治水的根本,主要依靠法律形成一种长期的治水机制。
上下游也会时常打架。林千富就曾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他与珠三角某镇水务部门谈治水事宜,而该镇官员认为污染是上游造成的,下游没有责任而拒绝投钱。
治水需要大量资金,而在目前地方